从小在四川长大的女教师不远千里来到南通一心想把“海门山羊”产业做强做大——“羊司令”万建芳创业记
在遇见万建芳之前,以为她是地道的海门本地人。想不到的是,当下海门首个万头规模养羊合作社的掌门人万建芳,竟然是一位外来女老师。她不仅自己做起“羊司令”,还力劝已在国内一家知名企业总部工作的女儿陈尹,一起做“海门山羊”传承人。
在临江刘洪村已租地300亩建起的养羊场上,笔者见到了脸庞黝黑、农民貌相的万建芳及她的海门籍丈夫陈新。万建芳出生于四川大凉山城里,在当地首代万元户家庭长大,教书多年后到上海、北京等地闯荡,10年前随夫回到海门,一开始便看好家纺、山羊两大产业。于是夫妻俩分别从底层做起,一个到叠石桥企业中做普通员工,一个在家养羊兼骑三轮车四处收羊贩卖,2016年开始规模化租地养羊。
时下,“海门山羊”在全国每年有总共500万头以上的销售量,如果就按每头光羊2000元售价计算,即有百亿元之巨的产业蛋糕,而这还不包括加工、销售等环节链上的收入。然而,实际的年出栏量却不足30万头,且还在萎缩,而真正呈小耳朵等特征、市场稀缺的纯种“海门山羊”更是少得可怜。这是万建芳携丈夫、女儿要做“海门山羊”传承人的头部大理由。她说,真正的“海门山羊”虽然养殖周期长、成本高,但是产值和效益也应该得到同步反映。现在她养殖场蕞大的尴尬也是纯种“海门山羊”捉襟见肘,于是她决定建“千头纯种养殖场”。
据万建芳介绍,虽然外地山羊打着海门旗号“大发羊财”,但大部分海门人嫌弃这一苦脏累的“下等”活儿,这些年本土产羊量逐年下降。万建芳“逆”向而行,大前年出栏3000多头,前年出栏3500多头,去年出栏4000多头,今年可达5000多头,她觉得发展的速度还是慢,因为产量总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求。可喜的是,今年以她为龙头建立了养羊合作社,成员分布在三厂镇鹤丰村和三星镇,合计养殖规模1.2万头。她的目标是建成5万头的养殖基地,在政府支持下,联合有实力地方企业,打通产业链上的薄弱环节,铸就全国知名品牌。
所幸的是,她一心想做海门山羊传承人的梦想得到女儿的支持。陈尹说,她欣赏妈妈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是这种精神吸引她回到妈妈身边。她自信地说,有传统和现代的结合、有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一定可以把全国四大“名羊”之一的“海门山羊”发扬光大。 通讯员 申辛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