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山羊产业现代化之路越走越宽
海门山羊是海门特色农副产品,是我国76个地方保护产品之一,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和江苏12个区域公用品牌,并被誉为全国四只“羊”之一。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海门山羊产业的长远发展,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基本形成了规模化养殖和千家万户散养相结合的产业格局。截至目前,全区海门山羊存栏量39.97万头,比去年同比增加5.6%。
海门山羊的保种和扩繁,是实现海门山羊现代产业发展的根基。长期承担海门山羊保种工作的区长江三角洲白山羊保种繁殖研究所,借助海门山羊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的实施,对所内的羊舍环境、养殖设施、消毒装备等进行了升级改造,还添置了兽用B超仪、颗粒机、喂水机等设施设备,选育水平、种羊质量、保种能力有了明显提升,饲养规模也由2020年的900多头增加到目前的1400多头。
去年5月,海门区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成立了海门山羊产业研究院,重点围绕海门山羊种质资源扩繁开展工作。“我们运用胚胎移植技术,‘借腹怀胎’,将优质的海门山羊胚胎,移入波杂山羊的子宫,然后让波杂山羊生出纯种的海门山羊,扩大海门山羊的种群数量。另外,我们也将前期采集来的优质海门山羊胚胎、体细胞、DNA样品等,使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深度挖掘。”海门山羊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万永杰说。
品牌打造是推动海门山羊现代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去年5月,海门山羊参展江苏畜牧业博览会,再一次打响海门山羊的知名度;去年7月,海门区成功举办中国·海门第四届伏羊节,同时成立了海门本帮菜研究会,聚力开展海门山羊肉产品研发,延伸产业链条。依托海门山羊地理标志保护工程的深入推进,海门区在2021年全面推行海门山羊电子芯片耳标使用授权,更好掌握海门山羊的实时动态以及更好区分山羊种类。
产业化经营是助力海门山羊现代产业发展的关键。当前,海门区形成了以东方雁等企业为龙头、山羊协会为纽带、专业合作社为载体、规模养羊户为基础的产业化经营体系。截至目前,全区拥有100头以上规模羊场251家,其中存栏500头以上规模羊场75家,存栏1000头以上规模羊场27家;拥有山羊屠宰场4家,山羊肉深加工企业4家,从事红烧山羊肉包装销售和自用的餐饮企业近100家,全年深加工海门山羊20万头,年销售额突破4.62亿元。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