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组织、发展产业、解决民忧——海门:“接棒”乡村振兴“兴旺”
“要趁着直播的东风,抓紧把我们村的电商平台建起来。”3月4日,海门区常乐镇官公河村、来自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的都昌礼正和村“两委”班子商量村下一步的发展规划。
去年10月起,省市区贯彻中央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和工作队部署,积极选派优秀机关党员干部到村担任。目前,海门共有各级选派43名,实现了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经济薄弱村、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选派全覆盖。们接过乡村振兴的接力棒,聚焦组织振兴、产业振兴等方面努力攻坚,踏上了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征程。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头部工程”。去年以来,海门全面推行“宅上党小组”建设,把党的“微堡垒”建到党员家门口、老百姓身边,们依托这些党建微阵地,听民意、讲政策,带领村里党员在村庄环境、乡风家风中起模范带头作用,把党组织的根扎得更深更牢。海门还选派了5名退出领导岗位的老同志担任驻村,把工作经验无保留、手把手地传给年轻同志,不断巩固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
乡村振兴,产业是重点。们把发展产业作为“头部要务”。走进海门区锦之源家庭农场,万年芋艿、海蜜甜瓜、樱桃番茄等农作物分区域合理种植,一派生机勃勃的乡村景象。这是悦来镇保卫村杨晓峰到任后,结合村情实际,促成村企联合成立的,2021年销售额达到42万元,增加了村营收入。常乐镇双乐村杨阳利用自身农业专业优势,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以新型合作农场为依托,从农产品加工品切入,发展大米精深加工产业,帮助村里培育了“謇翁”大米品牌,有效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们还积极探索以党支部为核心的产业党建新模式,形成了一批“支部+基地”“支部+协会”“支部+合作社”创业致富项目,真正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们走村入户,听民声、解民忧,把让群众生活得更好作为“头部使命”。常乐镇庵宝村8组的独居老人秦大爷,早年女儿夭折、老伴病逝,此后一直一人生活,年纪大后更觉得心里空荡荡,希望有个电视机陪伴听听声音。村秦雪焘了解后,积极争取政策,帮秦大爷圆了心愿;后又头部时间在村里成立了“小蜜蜂”代办帮办服务站,让更多人加入到服务群众需求中来。春节前夕,余东镇富民村蔡小宇积极联系派出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南通市税务局,走访慰问了村里的病患家庭和困难学生,给他们送上温暖。
驻村以来,们充分聚焦治理难事、发展要事、民生实事,累计为所在村办实事、好事177件。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