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海水稻”迈向产业化
日报讯 (通讯员徐书影 贾兆亮 於永杰 记者杨新明)11日下午,如东栟茶方凌垦区耐盐水稻示范种植基地内,袁隆平院士团队委托试种的“创丰优丝苗”“袁氏4号”“袁两优1000”3个品种的耐盐水稻全部移栽结束。一眼望去,90亩的田里,翠嫩的秧苗正奋力拔节生长。
“有了去年‘超优千号’的种植经验,今年,从播种、育秧、移栽到后续大田管理,我们制定了更为完善的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方案,全力保障新品种耐盐水稻再夺高产、再提品质,努力为将来产业化推广提供可复制、可操作的示范样本。”如东县作物栽培站负责人说。
耐盐水稻指的是能够在一定浓度盐碱地中生长的水稻品种,也被形象化地称为“海水稻”,这种水稻和常见水稻品种有着相同的育种流程。不同点在于,耐盐水稻用种每亩仅需要3斤,而常规粳稻为7-8斤。
据了解,2020年,袁隆平团队在全国五大类盐碱地区建立“海水稻”试验示范种植基地,如东栟茶方凌垦区作为东部滨海盐碱地类型,是江苏省唯一入选的试验示范种植基地。经全国权威专家实地机收测产,“超优千号”平均亩产超过802.9公斤,先行先试成效显著。
去年,栟茶方凌垦区128.9亩耐盐水稻喜获丰收,总产量超过100吨,全部由南通富禾生态粮业有限公司收购、加工、销售。截至目前,这批成品米已销售一空,出厂价为每公斤6元,是该公司常规粳米产品的1.5倍。
“耐盐水稻出米率在70%,与本地常规粳稻差不多。今年,我们计划继续与试验田承包方如东县裕隆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全量收购新品种耐盐水稻。”南通富禾生态粮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顾文斌告诉记者,去年公司投入100多万元购置了专门的加工、包装机器,并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注册了线上门店,同时,邀请专业团队为成品米设计了听装、盒装两种包装。“一番‘折腾’下来,效果还不错。”加工后的成品米广销浙江、上海、南京等地,成功打入高端农产品市场。
如东滩涂、盐碱地资源丰富,是开展耐盐水稻示范种植的绝佳区域,“眼下,方凌垦区有4000亩盐碱地改良田,含盐量各不相同,在这里可以开展各类耐盐品种和土壤改良方面的研究。”如东县裕隆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沈志荣告诉记者,从盐碱地改良利用的角度来看,水稻是改良盐碱地的首选粮食作物。它的根系具有分泌有机酸和吸收盐分的能力,能有效降低土壤盐分。因此,培育种植耐盐水稻,一方面有利于开发新的土地资源,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土壤不断得到修复、改良,为以后培育更多良田奠定基础。
目前,“海水稻”示范种植项目在如东已初步形成从耕、种、管、收、烘干、加工到售卖的全链条模式,未来5到6年内,如东将以示范基地为样本,力促耐盐水稻规模不断扩大,促使更多滩涂、盐碱地加速蜕变为良田,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