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海安:黄蜀葵场花香浓产业扶贫成果旺
眼下,正是黄蜀葵成熟采摘的季节。走进海安惠生土地农地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眼前是一片金黄色花海,一朵朵娇艳的黄花在微风中摇曳,散发出淡淡的清香。田间地头,穿着红马甲的青年志愿者、田间劳作的农户纷纷撸起袖子,忙着采摘鲜花,好一派繁忙景象。
为了解决脱困农户缺资金、缺技术、缺项目的难题,防止脱贫反弹,海安市滨海新区建场村党总支把“一带一户”作为党建项目,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引进中药材黄蜀葵种植、加工项目。经过2年的初步探索,发现该项目的市场前景广阔、带动性强,低收入户收入稳定。
目前,建场村黄蜀葵的种植面积达到540余亩,产值近180万元,采用“种植包技术+产品包回收”运作模式,带动3户少数民族户、12户低收入户、41户普通农户种植。从育苗、种植、管护到加工,全村近百名劳动力实现就业。金黄的黄蜀葵成了远近闻名的“脱贫花”“致富花”。
“种植黄蜀葵的劳动强度不大,技术也不难,销售渠道稳定,经济收入高,可以让老百姓在致富路上走得更好,巩固我们建场村得之不易的脱贫成果。”看着丰收场景,建场村党支部书记殷小军欣喜不已。
苗族妇女王学风从云南省嫁到建场村,是滨海新区妇联挂钩的低收入农户,没有稳定工作,只能靠在合作社务工。采摘黄蜀葵,对她来说不过是手上活,做起来简单且不累,“摘黄蜀葵花一天也能赚百来块钱,还能兼顾家里的农活,一举两得。”
依托黄蜀葵种植业,建场村还开展稳岗就业专项行动,开发公益性岗位,将行动不便的村民安排到车间烧锅炉,月收入2500元左右。
滨海新区党工委书记周树群表示,建场村把增收入作为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吃准“产业扶贫”,全面推行“党建引领,一带一户”服务机制,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持续巩固脱贫成果,体现了新时代村干部的担当作为。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