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荒漠”逆袭成为“高产粮仓”江苏如东耐盐水稻全面开镰
收割机穿梭忙碌,金黄的稻谷在运粮车上堆积成小山,阵阵谷香传递着盐碱地丰收的喜悦。11月3日下午,江苏省如东县栟茶方凌垦区500亩稻田全面开镰,其中耐盐水稻成绩亮眼。4日上午,经现场测产,收割完毕的50亩嘉优中科一号实收单产850.45公斤/亩。此外,浙粳优1758和常优四号预计实收产量也不低于中科一号。预计今年7个品种耐盐水稻品种蕞终实收亩产直抵850公斤大关,待本周晴好将全部收割结束。
“今年我们选择了三个产量潜力高的杂粳品种,单个品种的种植规模都达到50亩。就当前测产的结果,亩产已经超越了常规品种。”如东县作物栽培站副站长於永杰告诉记者,与杂籼稻相比,杂粳稻综合产量潜力和稻米品质更具大面积试种价值,因此今年的7个耐盐水稻品种均选择了杂粳稻。根据杂粳的生育特性,技术团队将移栽株距缩短了2厘米,适当增加基本苗与前期肥料用量,全面采用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技术,确保秧苗快速早发、壮苗,创造高产基础。
从2020年作为江苏省唯一的示范试验种植基地入选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在全国五大类盐碱地“海水稻”试验示范种植项目开始,近几年来,栟茶方凌垦区不断刷新自己的高产纪录,已经成功摸索出一套成熟的且具有地方特色的盐碱地高产技术体系,从耐盐高产品种择选、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技术保肥提效经验、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管水技术与创新应用实践等方面,为全省乃至全国耐盐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探索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后续大量开展盐碱地水稻种植提供了技术保障。
白花花的盐碱地逆袭到如今的丰产高产的“金土地”,方凌垦区的蜕变,也凝聚了盐碱地改良的经验与实践。“现在我们亩产平均每年递增50公斤左右,十多年的努力,已经到了冲刺高产的关键阶段。”耐盐碱水稻试验种植基地负责人沈志荣告诉记者,探索土地改良蕞早要追溯到2012年,初期主要采用以水压盐+种植田菁的办法,不断降低耕层土壤盐分,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以田养田”。在土壤盐碱度低于千分之六以后,耐盐水稻正式亮相,择优试验的品种,蕞终将土壤盐分优化到千分之二以下,为后期冲刺高产奠定了基础。
目前,如东盐碱地改良项目涉及三个片区,近8000亩土地,在如东县农业部门的初步测算下,平均水稻产量在650公斤以上。作为农业荒漠逆袭成“粮仓”的典范,方凌垦区吸引了周边一大波农业经营者前来“取经”。“亲眼所见,太叫人震撼了。产量就是效益,希望多多向我们种植户推广。”外地种植户颜亮原本对媒体报道的数据存疑,亲自到现场了解后,也有了种植耐盐水稻的想法。於永杰表示,如东县农业部门将继续做好耐盐水稻高产技术研究工作,也欢迎更多的种植户“眼见为实”,积极参与进来,推动更多的“农业荒漠”变成“高产粮仓”。(万璐璐单佳凯)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