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走进南通”调研活动纪实(上)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走进南通”调研活动纪实(上)
8月12日至14日,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高质量发展经验交流会期间,中国工业报与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一起走进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通创新区、南通市北高新区、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南通高新区、海门临江新区、通州湾示范区,探寻南通创新活力造就的发展实力,特别是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南通工业总量规模逆势上扬的“秘诀”。
当前,江苏省南通市工业发展逐渐转型,并以先进制造业作为发展方向,在工业领域不断有所突破。南通市明确园区产业定位,突出产业特色、产业集聚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8月12日至14日,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高质量发展经验交流会期间,中国工业报与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一起走进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通创新区、南通市北高新区、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南通高新区、海门临江新区、通州湾示范区,探寻南通创新活力造就的发展实力,特别是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南通工业总量规模逆势上扬的“秘诀”。
“十四五”时期是南通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更是南通工业转型升级、高端突破的关键期,其中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关键,项目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牛鼻子”。中国工业报走访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通创新区、南通市北高新区、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南通高新区、海门临江新区、通州湾示范区后发现,各个园区深入开展“大项目突破年”活动,深刻践行“项目为零、一切为零”理念,通过不断强化节点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切实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进程。目前,南通市产业体系不断优化,新旧动能加快转化,正向着长三角北翼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经济中心的目标大步迈进。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在南通的交汇叠加,南通市工业高质量发展迎来了百年未有之机遇,但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机遇与挑战,南通进一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多措并举延伸和拓展制造产业链的长度和厚度,增强企业研发创新能力,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供给体系对需求的适配性,加快构建工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着力畅通国内外经济双循环,保持全市工业经济稳定向好态势,不断发挥工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与支撑作用,不断把“强富美高”新南通建设推向前进。
据悉,早在2012年,南通规模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大关,成为江苏省内第四家跨进“万亿俱乐部”的城市。2017年年初,南通市成为江苏省唯一入围“国家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的城市,获得国务院表彰。
近日,南通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南通调查队联合发布今年上半年南通经济数据显示,上半年,南通市工业生产稳步回升,高技术制造业增势强劲。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进出口延续增长态势,贸易结构持续优化。上半年,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1674.0亿元,同比增长11.3%。
面对复杂困难局面,南通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江苏省决策部署,积极应对超预期突发因素带来的冲击,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配套出台纾困解难一系列文件,开展领导干部挂钩服务企业,努力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推动全市经济运行逐步回归稳进提质轨道,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目前,南通市聚焦创新,聚力转型,在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大平台的培育发展上务求工业经济扩量、提质、增效、减排,加快建设长三角北翼先进制造业基地,为全市经济好上又好、能快则快发展提供支撑。中国工业报获悉,南通市拥有船舶海工、高端纺织、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等六大千亿级产业板块,正在重点打造“5+6”产业体系,即打造船舶海工、高端纺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五大产业集群,积极布局生物医药、新能源、绿色环保、5G、物联网、第三代半导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产业园区能够有效地创造聚集力,通过共享资源、克服外部负效应,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
开发园区是经济建设、产业发展的主战场。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局局长杨杰介绍,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以“3+1”主导产业,其中“3”指的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智能制造产业,“1”指的是新能源产业。
南通创新区围绕“1+3+N“产业方向,大力吸引科技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人才,构建具有南通特色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1“即”一个方向,就是聚焦研发产业方向;“3“即“三个门类”,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建筑、高端纺织。“N“即“若干产业”,就是符合产业发展导向、有利于发挥自身优势的产业,比如生医工程等。
南通市北高新区紧紧围绕“3+1”产业规划布局,牢牢锁定招引“双百亿”项目和“一万人”落户的目标,积极推进“双招双引”、项目建设、用地盘活、功能强化、服务企业。“3”指的是汽车电子产业、集成电路产业、生命大健康产业,“1”指的是消费互联网在线新经济。
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本着“打造国家级跨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发展使命、“跨国合作、跨江融合、跨越发展”发展理念、“三国合作、三地共建”发展优势、“江海生态城、国际创新园”发展愿景,围绕“3+1”产业体系,其中“3”包括制造业“两主一新”,即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生命健康;“1”即现代服务业,打造融入苏南“桥头堡”、高端制造“新样板”、产程融合“新地标”、改革创新“新高地”。
作为南通地区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南通高新区产业特色更加凸显。坚持特色产业发展定力,形成了“一主一新一智”的特色产业布局,即汽车零部件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智能制造产业。
曾经以化工为主的工业园区,如今变为200多家生物创新医药企业聚集的高科技产业园区海门临江新区。近年来,临江新区积极转变化工产业定位,确立了“国际化、特色化、精品化”的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平台+资本”的思路,将10平方公里沿江滩涂打造为创新发展区域海门科技园,如今,这个高科技产业园年产值已突破百亿元。
通州湾示范区优势独特,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初步形成以高端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现代纺织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围绕“以港立区、以产兴区、以商活区、以绿美区”发展战略,重点突出“五园一城一基地”建设。
经济“稳”的态势不断巩固,发展“进”的动能加速集聚,民生“保”的力度持续加大,支撑经济平稳运行、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南通经济总量连续跨越7个千亿级台阶,经济占全省比重提升1个百分点,2020年历史性突破万亿大关,成为全省第四座“万亿之城”;2021年再上新台阶,达11027亿元,增速位居全国24座“万亿城市”第三。
以“一枢纽五城市”为主攻方向,南通正乘势而上,加快构建沪苏通“金三角”,真正成为区位、资源、能级相匹配的中心城市。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