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南通厂房土地出租出售招商 > 正文内容

勇当“碳”路先锋 千亿产业扛鼎如东绿色未来

  2021年9月,总投资30亿元的氢能产业项目落地如东;2021年11月,长三角区域零碳能源示范中心项目再次“花落”如东。

  一手抓产业,一手建平台,如东抢占未来零碳产业竞争制高点的决心与雄心可见一斑。

  加快抢滩氢能新赛道,着力做大做强现有优势能源产业——“双碳”目标下,如东高质量发展的脉络日益清晰。前20年的积累,让如东在清洁能源产业领域拥有了“先发优势”。现如今,如东的风电、LNG、光伏等产业其势已成,总规模达到千亿级,预计到“十四五”末,全县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将突破千万千瓦。

  踏上新征程,对如东而言,实现“双碳”目标既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更是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实现换道超车的重要机遇,势必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创新的思维,努力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先机、再造新优势。

  “双碳”战略下,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正在发生重大、深刻、积极的变化,顺大势而为之,如东早已迈出坚实步伐。

  作为“全国海上风电头部县”,如东现有风能资源可开发规模超千万千瓦,目前已开发563万千瓦,其中,海上风电装机483万千瓦,建成三峡如东、国信、国电投、中广核等海陆风电场共30座。“十四五”期间,如东还将开发海上风电规模近500万千瓦,力争到2030年,建成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

  名副其实的长三角清洁能源供应主力军。洋口港阳光岛上,中石油江苏LNG接收站已建成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万吨级LNG接收基地,现有LNG储罐6座,总罐容108万立方米,高月均日可连续1个月持续供气3500万立方米,全年可为长三角地区稳定供应天然气超90亿方。

  “渔光互补”先行先试。坐落于如东的南通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的通威渔光互补项目是全国首个渔光互补项目,该项目结合通威农牧和新能源板块,上产出清洁能源,下产出绿色健康水产品,实现了土地综合利用。

  产业支撑走在前列。如东已初步形成以风机整机和配套设备制造为主,包括风电技术研发、风电场施工建设和运营维护、勘察设计、大型设备物流等在内的风电全产业体系。2021年全年,如东77家风电及其装备产业链企业实现应税销售超600亿元。

  产业配套日益完善。拥有国内首个海上风电母港——小洋口风电母港,已建成的一期核心功能区可满足5000吨船舶全天候出海,2021年以来,累计发运海上风电重装设备超百万吨,为沿海海上风电项目加快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建成江苏沿海头部条海上风电并网输电专用通道——500千伏骥能变全站,可为如东地区提供约20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送出能力,支撑如东未来远海风电场高效开发建设;此外,还建有风电装备产业园、区域天然气交易中心以及全国首家县级风电产业联盟等服务产业发展的载体平台。

  “基于以上这些‘好底子’,如东有信心在国家战略决策中积极探索,走出属于自己的‘如东路径’,为实现‘双碳’目标当好‘碳’路先锋。”县发改委副主任张俊说。

  “近年来,以风电和LNG为主体的绿色能源产业已成为如东蕞具特色的城市名片。我们将持续加大开发建设力度,确保‘十四五’期末,风电及其上下游产业年应税销售超过700亿元,年上网电量达到150亿千瓦时;LNG年接卸能力突破3000万吨。同时,加快构建多层次、多领域协调发展的绿色能源产业格局,力争在绿色能源综合利用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县委书记陈慧宇这样展望新蓝图。

  抢跑氢能新赛道。氢能作为热值高、无污染,零碳排的二次能源,是实现能源结构向清洁化、低碳化转型中的重要一环。目前,如东正着力推动“可再生氢能供应链基地”与“氢能关键装备基地”建设,打造可再生能源区域能源中心,构建区域能源互联网中心平台,配套零碳供热、零碳交通等基础设施平台,全力构建氢能生态产业链。

  基于天然气在“退煤”过程中担当的关键角色,如东正加快谋篇布局建设全国蕞大的LNG能源岛,致力打造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LNG接卸基地、储备基地、供应基地和销售中心。眼下,3平方公里的阳光岛上,江苏省液化天然气储运调峰工程正在罐体施工中,协鑫汇东LNG接收站项目进入开工前准备阶段,如东洋口港LNG接收站项目正式签约落户洋口港经济开发区,中石油江苏LNG四期工程即将启动,未来,阳光岛上所有能源项目建成投运后,该岛年接卸规模将突破2000万吨。

  光伏产业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之一。近日,国家能源局公布全国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如东成功入选。该县将按照试点要求,力争在2023年前,实现公共机构、工商业厂房、农村屋顶建成光伏发电比例分别达到50%、40%、30%和20%,努力跻身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开发示范县。对标要求,如东正积极部署“十四五”光伏规划编制工作,经初步测算,全县光伏规划容量超过500万千瓦。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如东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势,积极探索海上风电+制氢、储能、海洋能、海洋牧场等模式,大力发展冷能利用、天然气发电、装备制造等LNG下游及配套产业链,全力打造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城。

  2021年11月12日,江苏如东H8项目首批2台中国海装制造的H171-5MW常温型机组成功并网发电,这两台机组均采用了先进的柔性直流输电技术,主要是将风机所发出的交流电通过海上升压站升压后,输送至海上换流站转换为直流电,再通过1回400千伏直流电缆送至陆上换流站,经陆上换流站逆变后通过1回500千伏交流线路接入江苏电网。整个柔直输电过程需要经过“交流电—直流电-交流电”两次转换,其中直流海缆输电距离超100公里。

  这种输电方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长距离输电、新能源消纳、成本控制等方面。打个比方,如果把电网比作一张输送电力的“路网”,柔性直流就像一辆行驶其中的“超级货车”,可随时“卸货”、切换方向,运行方式更加灵活,系统可控性获得了极大提升。

  在关键核心技术、设备示范应用方面,如东坚持走在全国前列。去年5月22日,华能集团——中国海装联合研制的首台国产化5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如东基地下线并顺利安装于华能如东海上风电场,实现并网。该机组一级部件100%国产,所有元器件级零件国产化率超过95%,首次实现了海上风电机组核心关键部件全国产化,标志着我国已掌握大型海上风电机组所有关键部件的研制技术,对实现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国产化和海上风电的平价化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双碳”发展的巨大机遇和挑战,如东聚焦产业集群发展,力推“强链”工程,有力补足远海海上风电运维关键环节。目前,上海电气已在如东注册成立了海上风电专业运维公司,并委托上海振华重工启动了全国首个深远海SOV运维母船的制造。相比于传统交通船,运维母船将具备更强作业能力、更大存储空间、更低单位油耗强度、更长距离航行和作业时间等显著特点。同时,上海电气拟通过在如东打造深远海SOV生态港来填补我国深远海风电产业运维板块的空白,这将对我国海上风电走向蓝海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徐书影 汤建荣 邱麦)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nantong.021cf.cn/index.php/post/2441.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南通如东:向海图强 致力跑赢新赛程

南通如东:向海图强 致力跑赢新赛程

  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1.1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1%,出口同比增长10.3%,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29亿元,同比增长19.9%,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4.2%……26日,如东县统计局公布了该县上半年发展成绩单。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聚焦重大产业项目,着力厚植制造业创新发展新沃土,...

如东“海水稻”迈向产业化

如东“海水稻”迈向产业化

  日报讯 (通讯员徐书影 贾兆亮 於永杰 记者杨新明)11日下午,如东栟茶方凌垦区耐盐水稻示范种植基地内,袁隆平院士团队委托试种的“创丰优丝苗”“袁氏4号”“袁两优1000”3个品种的耐盐水稻全部移栽结束。一眼望去,90亩的田里,翠嫩的秧苗正奋力拔节生长。   “有了去年‘超优千号’的种植经验,今年,从播种、育秧、移栽到后续大田管理,我们制定了更为完善的栽培技术、田...

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如东)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行动企业问题大排查第三方服务机构项目单一来源采购公示

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如东)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行动企业问题大排查第三方服务机构项目单一来源采购公示

  采购项目名称: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如东)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行动企业问题大排查第三方服务机构项目   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行动企业问题大排查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对有关专家人员要求专业性强,经有关部门批准同意,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行动企业问题大排查第三方服务机构采用单一来源方式采购。   自公告发布...

“三生”融合 向海而兴!如东聚力建设全省向海发展先导区

“三生”融合 向海而兴!如东聚力建设全省向海发展先导区

  南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对如东提出“建设全省向海发展先导区、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城”的发展定位。立足海洋大县的独特优势,我县牢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南通建设江苏开放门户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入实施向海发展战略、绿色低碳战略,切实做好“海洋”与“绿色”两篇文章,力争为南通建设“海洋中心城市”与“低碳花园城市”贡献更多如东力量。   金秋时节,我国首座风电母港——小洋口风...

“五彩如东”千亿产业高歌猛进

“五彩如东”千亿产业高歌猛进

  日报讯(记者 杨新明 通讯员 张凯)亚洲蕞大的风电场1000多台风机列阵壮阔的海面上,迎风摇曳,向华东电网源源不断地输出强大的电能;全国蕞大的能源岛,吞吐世界天然气,直供长三角;总投资450亿元的金光如东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450亿元的桐昆聚酯一体化项目快速推进……21日,“奋进现代化、跑赢新赛程”媒体见面会走进如东,来自中央、省市媒体的记者跨过12.6公里的黄海大桥,奔赴全国蕞大...

南通如东项目建设瞄准产业中高端

南通如东项目建设瞄准产业中高端

  9月14日,如东县第三季度集中开工投资10亿元的绿色数据港、年产20万吨高强度汽车紧固件等23个项目,计划总投资54亿元。   今年以来,如东紧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医疗设备、高端机械、IT产业项目,推进招大引强,形成高投入、高产出、高税赋、高科技的项目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格局,累计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71个。   初秋,走进...

如东千亿级产业群绿色崛起

如东千亿级产业群绿色崛起

  “五彩如东城,崛起长三角。”20日,如东城市高质量发展云论坛上线开播,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原副院长,南通大学长三角城市群新发展研究院院长何建华,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江苏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省信息中心主任孙志高,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江苏城市智库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胡小武4位知名专家学者为如东打造“全省向海发展先导区、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城”把脉支招...

如东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如东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高新区科创园一期8万平方米部分科研办公用房已投入使用,规划5000亩的生命健康产业园一期12万平方米孵化器和加速器桩基工程已经结束。围绕省级高新区创建的刚性要求,如东有序推进各项基础工作。如今形成了以生命健康产业、智能机电产业和新材料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方向,储备了一批高科技、高成长性的前沿产业项目或产业前沿项目。据介绍,在生命健康产业领域,如东已引进尚华医药研发集团仿制药、超级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