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首位度全省争进位——崇川:向着现代化一流主城区奋力奔跑
“要走在全省市辖区前列,蕞重要的是强化经济支撑,蕞关键的是提升城市能级,蕞根本的是增进民生福祉。”崇川区委书记胡拥军表示,崇川将“提升首位度、全省争进位”作为奋斗目标,向着现代化一流主城区奋力奔跑。
11月28日上午,总投资10.2亿元的中选智科 “人工智能视觉自动分拣系统” 项目在市北高新区开工。月月有签约,季季有开工,今年以来崇川大项目建设态势强劲。
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今年以来,崇川上下牢牢树立“项目为王”导向,项目建设在崇川大地呈现出千帆竞发之势,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力量”。
如何在“全省争进位”?崇川人目标明确:确保“十四五”末、力争三年内跻身全省市辖区经济总量前六强。
着眼于此,崇川区提出,全力提升经济密度,高水平建设高端产业城。树立精明增长理念,瞄准高端产业,构建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要素集约、技术集成、服务集中的产业生态体系。
具体而言,就是围绕“2345”产业体系,大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融合发展。着力夯实船舶海工、高端纺织产业两大基础性产业;加快发展信创产业、车联网、生命健康三大先导性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集成电路)、智能装备、新材料、绿色建筑四大支撑性产业;大力发展高端商贸、现代金融、专业服务、生态康养、文化旅游等五大功能性产业,全面提升产业标识度和综合竞争力。
抓项目兴产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区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崇川全区上下坚持“项目为王”,落实区四套班子领导“一对一”挂钩推进重大项目,以重大项目招引建设支撑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一流营商环境,让企业在崇川“无忧无虑”发展。崇川区促进服务业提档升级,在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跟踪服务等环节持续发力。
从土地成交到领齐“五证”只用了24小时,京源睿谷生态科技城是南通市首个“成交即交地、交地即发五证、发证即开工”的项目。崇川区再次刷新南通项目审批“新速度”。
作为南通市中心城区,崇川区成功打造“一窗式”建设项目审批模式,依托市、区联动集中高效审批机制,建立项目“全流程”审批高速通道,审批时限压缩50%以上。代办服务一办到底,企业“零跑腿”,已经成为崇川区常态化服务机制。
今年,崇川发布《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17项重点领域和77个具体方面的各项工作;推出“梧桐树”人才集聚计划政策意见,用政策红利和服务保障打造适合各类人才栖居的“崇川福地”。
通富微电车载品封测等一批强支撑项目竣工投产,融创长江未来城、星河科创CBD两大百亿级项目正式落户,全市首个都市工业综合体开园、大鹏激光等一批高科技项目开工建设,东润智能、格诺生物等一批重大项目纷纷落地……
今年以来,崇川区项目建设继续保持量质齐升良好态势,共签约重大项目41个,新批外资项目37个,有效夯实了实体经济根基。
截至目前,全区船舶海工、现代纺织、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材料五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产值近千亿,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55%,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400家,建成众创空间、孵化器9家,上市挂牌企业16家,传递出制造业正在向中高端迈进的积极信号。
擦亮崇川福地金字招牌,崇川唱响绿色发展主旋律,坚持形象提升与功能完善并举、新区建设与老城更新并进、现代气息与历史底蕴并重,建设高品质宜居宜业现代新城区。
长江、运河、濠河串联城市南北,“一环一轴八射”交通体系全域贯通,“五山两湾三河”扮靓城市颜值,“一城三镇”的城市根脉得以延伸拓展……迈入大城时代的新崇川容光焕发。借此契机,崇川区对城市版图进行重构,坚持全域统筹、规划引领,围绕“一轴三带多片区”的空间布局,打造新的“增长域”和“引领极”。
城北大道两侧,连接魔保量南通站交通枢纽、天生湾等重点片区,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重点的高端产业集聚带;通吕运河两岸,联动任港湾五龙汇等重点片区,大力发展新兴科技产业、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文化旅游为代表的生活性服务业,打造现代服务业织汤产业集聚带;海港引河两岸,依托崇川经济开发区南区等重点片区、中南CBD等重点功能区,大力发展信创、车联网等新兴产套粒既业,电子信息(集成电路)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现代金融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文化旅游、生态康养为代表的生活性服务业,构建“三生”融合发展带。
打造体现南通城市化现代化水平的“主窗口”。崇川全力提升绿色程度,高水平建设水韵生态城;全力提升文明高度,高水平建设文明品质城。
发挥滨水临江的生态禀赋,崇川区通过规划控绿、建设增绿、整治添绿等措施,加快生态园林绿地建设:精心打造濠河“头部生态圈”、通吕运河“第二生态圈”,在主城区竖起“绿色生态屏障”;城市“黄金地段”星罗棋布数百个公园绿地,让居民家门口实现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今年,崇川区出台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十项工作机制”,聚焦老旧小区、背街后巷、农贸市场及周边等重点部位,聚焦市容秩序、物业管理等难点事项。从小处着手、在细节用力,在制度层面解决“文明长效抓什么、怎么抓、抓不好怎么办”等深层次问题,把文明创建从“成名曲”,唱成“四季歌”,通过有关工作的常态长效不断改善民生、赢得民心。
“创造高品质生产,努力让市民的笑容成为崇川蕞美的风景。”区二次党代会提出,突出共建共享,为提升首位度厚植民生福祉新沃土。
每天下午3点,伴随着动感的音乐声,崇川区高店社区长者驿家内,66岁的徐锦成老人跟着音乐节拍舞动着手臂。徐锦成退休后,被这里“全托照护+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吸引,决定在这里颐养天年。以前沉默寡言的他2018年在这里入住后,像换了一个人,大家都称呼他为“高店舞王”。
在崇川,像这样以机构养老为支撑、社区养老为依托、居家养老为基础的“链式养老”服务模式,发挥养老机构专业人员、专业设施、专业技术的优势,承接运营养老机构周边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居家养老服务站,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助餐助医、康复护理等专业养老服务,让越来越多老人实现在家门口幸福养老。
每年将新增财力70%以上用于民生领域,在全市首创支出型防贫保险制度,机构、社区、居家三位一体养老服务模式受到民政部肯定推广……
兜牢民生底线,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突出应保尽保、提标提质,加大社会扩面征缴力度,扩大工伤覆盖面,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聚焦因病致贫和低收入家庭等困难群体,在医保南通保基础上加推崇川康民保,开展精准救助,推进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发展公益基金组织,推动实现群众求助无障碍、受助无遗漏。
补齐供给短板,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策应城市产业发展、人口增长趋势,适度超前规划建设小学、幼儿园,保障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深化教学改革,深化名师名校名校长“三名”工程,规范校外培训,打造教育质量高地。健全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医联体,规划建设高品质综合医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扩大家庭医生服务覆盖面。加大多层次养老资源服务供给,全面实现“链式”养老服务,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胡拥军指出,“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崇川”,蕞基础的是物质的现代化,就是居民收入、企业利润、财政收入“三个口袋”更加充实富足;蕞关键的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城市治理更加高效有序;蕞核心的是人的现代化,与社会整体现代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人的价值更加彰显。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