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打造渔业产业发展的航母平台
连日来,刘埠国家一级渔港续建工程的建设者们,坚持奋战一线,挥汗如雨,用坚守和担当全力保障工程高质量推进。
由于项目工期紧,工程量大,且前期遇到超长的梅雨季和近日的汛期以及台风,施工难度加大,施工方先后投入7台挖掘机械、32台泥浆泵、2艘挖泥船、4辆铲车和300多名工人,从多方面着手抓紧推进工程进度。针对高温天气,也备足了仁丹、十滴水等防暑降温用品。
刘埠国家一级渔港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渔用码头、护岸及隔堤、船闸、导流堤、进港航道、换水闸、水闸、海堤、陆域港区道路、给排水管网、供配电照明、通信监控指挥系统及管理用房等配套设施。其中渔用码头泊位数22个,建成后可同时容纳750艘渔船避风、卸鱼、补给、维修,蕞大可通行650马力的渔船,年卸鱼量5.5万吨。工程从2014年4月开始实体施工。目前,排水功能区的五项工程以及渔港功能区的三项工程均已完工,正在进行锚地工程的建设,累计完成投资额7亿元,完成总工程量的35%。
刘埠渔港将结合“渔港经济区”的创新理念和重塑定义、集聚产业、丰富功能、联动周边的“4A”发展策略,建成一个以渔港为中心,以渔业生产为基础,集渔业全产业链和第三产业于一体的现代渔港区,实现从渔港到渔港经济区的跨越式发展,全面促进渔业经济的转型升级,进而带动周边沿海渔区小城镇建设。
如东是海洋渔业大县,海岸线公里,是全省的九分之一。据介绍,全县共拥有600多艘渔船,蕞大功率达480马力,但只有一座洋口国家中心渔港,且只能通行200马力左右的船只,几乎一半的渔船不能进港避风作业,大功率的船只只能舍近求远去启东,进长江浏河、浙江等地的渔港,海产品外流现象严重。刘埠国家一级渔港的建成,不仅能大大改善全县渔船停泊条件,解决长期困扰如东渔业经济发展的配套设施不足的难题,还可以服务更多外籍船舶来港卸货、交易、补给。届时规划4000亩渔港经济区,将带动水产品加工、贸易、物流、渔船修造等二、三产业的发展,推动渔区小城镇建设,同时为洋口港作业船和海上执法船提供避风服务。建成后的渔港将成为支撑如东渔业产业发展的航母平台,并将与小洋口闸、东安闸一起,成为如东沿海三大挡潮排涝水利枢纽。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