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高新区聚焦向“新”力 打造新高地
今年5月,南通高新区被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表彰为2020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效明显的地方”;6月,江苏省科技厅公布的2020年度江苏省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结果排名中,南通高新区位列第13位。8月,南通高新区连续第五年获得江苏省高新区奖励资金。
近几年,南通高新区紧紧围绕汽车及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三大产业地标,全力聚焦向“新”力,打造创新新高地,培育了一批超百亿级的产业集群。
初秋时节,阳光正好。安费诺电子通州新工厂内里一派井然有序,所有工序都在运转。
是一家全球领先的设计商、制造商和供应商,面向广泛的消费和工业应用市场,提供创新、优质的电气与电子互连系统,产品应用于工业、商用飞机、国防、通讯、汽车等多个领域。2016年,并购了位于南通高新区的富加宜集团。今年安费诺电子将上海公司的全部产能转移至南通高新区,公司目前逐步搬迁、逐步投产,预计本月底前全面投产。“我们订单饱满,信心也满满。”安费诺中国区运营总监徐建平表示,企业产值预计每年以超10%的速度增长。
安费诺将产能全部转移至南通高新区,看中的就是园区从政策支持、平台建设、金融服务等多方面要素保障。徐建平表示,南通高新区创新创业良好生态有助于企业发展壮大。
南通高新区内江海智汇园、江海圆梦谷两大创新载体,拥有产业承载、技术创新、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四大体系,“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一体化创新创业生态链已形成。多家产业技术研究院,创交所、中汇金等金融机构也聚焦高新区。
创新是头部生产力。南通高新区为激发企业自主创新、产生内生动力,先后出台《南通高新区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南通高新区关于促进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试行)》《南通高新区科技创新载体孵化企业毕业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配合省市区政策叠加,为企业创新提供政策保障。
南通深南电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致力于建设高端印制电路板的企业。江苏省高速高密度印制电路板及其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的企业研发机构,2020年被认定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通高新区不但出台政策支持我们创新,还帮助我们学好、用好国家、省市级政策。在新项目建设、智能化技术改造、两化融合建设、研发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扎实的发展成果,也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南通深南电路有限公司研发总监韩雪川说,企业研发机构被认定为省级研究中心后立即收到南通高新区给予的10万元科技奖励。
服务是汇聚创新资源的重要推手。南通高新区为打通服务企业“蕞后一公里”,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承接行政许可及其他权力事项128项,行政处罚事项948项。“我们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把服务放到‘蕞短距离’内,做到‘园区事园内办’。” 南通高新区审批局负责人介绍。
今年上半年,南通高新区在外市举行4场招商活动,分别针对无锡日资企业、上海欧美企业、上海委托招商渠道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精准招商。“我们聚焦三大主导产业精准招商,推进产业链建链、补链、强链,跑出产业发展‘新’速度。”南通高新区招商局负责人介绍。
近三年,南通高新区80%的新上产业项目都属于“一主一新一智”产业。园区内“一主”产业链重点企业已有32家、“一新”产业链重点企业43家、“一智”产业链重点企业超40家。三大产业产业链已基本形成。
汽车轻量化铝压铸零部件、汽车电子、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及汽车总成作为南通高新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已初具规模。
随着汽车轻量化发展,以铝代钢成为趋势。2010年起,雄邦压铸、广东鸿图、鸿泰科技、旭东压铸等国内多家压铸龙头企业相继落户南通高新区。上下游铝汤、铝锭原材料加工、供应企业,模具设计、加工以及铸造新工艺、镁合金原材料生产等项目,如众福金属、鸿劲铝业等也被吸引而来。南通高新区形成了铝汤直供、模具设计以及制造、精加工等环节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配套服务链。2019年,南通高新区被认定为“中国压铸产业示范基地”。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领军企业引领作用,南通高新区加速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助力企业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助推园区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新江海动力、江海储能均属江海集团全资子公司,各自在薄膜电容器、超级电容器等细分领域精耕细作,两家兄弟公司都已成长为“瞪羚企业”。在南通高新区引导扶持下,江海集团不断强化创新主体地位,高度重视自身研发团队建设,积极引进日韩先进技术,与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成功开发出多款高科技产品。特别是与南京理工大学、常州大学合作研发的“能源高效利用中纳米杂化材料的结构设计、制备及应用”项目获得2019年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江海集团还依托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承担多项国家级研发项目,参与制定国标和行标近10项,拥有专利30多项。如今,江海电容器、电极箔生产技术、生产规模国内头部、全球领先。
精准招商、创新发展,南通高新区“两条腿”走路助力产业发展跑出“新速度”。2020年,南通高新区汽车及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两大产业占园区工业应税销售的比重超过33%,总额是2015年的3.2倍,占比是2015年的1.8倍。
经济发展与能耗“双控”、科技创新工作密不可分。南通高新区认为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工作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蕞重要途径。园区在优化创业环境,集聚创新资源,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不断发力,提升科技创新的能力水平。
9月8日下午,通州区委常委、南通高新区党工委常务副书记高洪军率队,深入南通高新区对事关环境保护和生态区创建的重大项目、重要工程现场开展检查。森蓝环保是专业从事电子废弃物拆解利用处置的企业,可处理废弃家电,细化分拣可再生资源,对有毒有害物质进行环保处理,实现固废资源化利用。高洪军希望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多下功夫,着力提高固废处置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持续完善产业配套,在不断增加企业附加值的同时,把更多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转化为城市矿产,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守护绿色家园。
近些年,南通高新区在助力产业发展的同时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协同治理臭氧和PM_2.5污染,深入推进VOCs治理,深入实施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333”行动,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保持通吕运河、新江海河高新区段年均Ⅲ类水质,消除辖区内黑臭水体,推进深国投危废处置中心建设运行,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完成市下达指标。
8月底,南通高新区对国控站点周边涉气企业进行环保大检查,重点检查园区涉及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的17家企业。园区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涉及企业的原辅材料、产生工段、收集装置、治理设施等方面进行专业排查,制定“一企一策”科学治理措施。今年上半年南通高新区AQI(空气质量指数)为88.3%,PM_2.5浓度为30.9 微克/立方米,均完成考核目标。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打造绿色高新区,让人民群众呼吸新鲜空气,享受更多的‘蓝天福利’。”南通高新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表示。
建设宜居生态园区,推进产城融合。未来南通高新区还将优化城市功能配套,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在智慧交通、智慧政务、智慧环保等方面的应用,持续推进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依托金沙湾开发,规划建设城市综合体,融合商业零售、商务办公、酒店餐饮、公寓住宅、综合娱乐五大核心功能于一体的“城中之城”。启动工业邻里中心建设,集中配置人才公寓、职工公寓、停车场、行政办公、生活服务等设施,切实解决入驻企业工人居住、生活和消费等一系列问题。建成“汽车”和“集成电路”两座主题公园,打造适合公众日常休闲的好去处。
作为全市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南通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主阵地、项目建设主引擎作用,在综合创新能力提升、特色产业集聚、平台载体建设、创新人才引育以及生态环境优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新成效。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南通高新区踏上新征程、书写新篇章的起步之年。南通高新区将继续深耕“一主一新一智”三大主导产业,宣传、贯彻、落实好科技和人才政策,集聚科技创新资源,突破核心技术难点,力争建成创新资源丰富、科创成效明显、创新环境优越的特色示范园区。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